穿衣服折铺盖不要人帮,中午饿了自己热饭 闲时DIY坐垫、棉毛衫,还爱说点俏皮话 侄女说:别看蔡婆婆112岁了,生活质量比很多六七十岁的人还高
■儿孙满堂是蔡树华老人最幸福的事 2010年出炉的重庆市市民健康状况研究报告显示,重庆市人均期望寿命为76.05岁,西部领先。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市人均寿命将达77.2岁,比市民期望值还要高。
健康长寿,还需要科学的保养。重阳节即将来临,昨天,记者专程跟拍了重庆市目前最长寿的寿星、今年112岁的蔡树华老人,看看她的一天是怎么过的。寿星的生活习惯,也许能为你的健康带来不少启发。
早上6点起床
坐起做自创的养生操
蔡树华生于1900年5月2日,家住江津区慈云镇,据重庆市健康办发布的调查结果,她是目前重庆最老的寿星。昨天,第一眼见到蔡婆婆,记者不敢相信眼前的老人已有112岁———早上6点起床,蔡婆婆自己穿衣,并整理床铺。6点半左右,她来到堂屋坐上了竹椅,开始捶胳膊、腿,“这是热身。”蔡婆婆说,吃完早饭,正式的养生操才会开始。短短几分钟,记者发现,蔡婆婆不仅动作伶俐,讲话也流利,单独接受采访几乎没有问题。
早饭是一碗稀饭。蔡婆婆就着咸菜,大口大口将稀饭全吃完了。接着,正式的养生操开始。
只见蔡婆婆闭上眼睛,深吸了几口气,将双手握拳置于胸前,用力握紧,然后再抖动双臂,嘴里还不时发出低吼。紧接着,她又将双手交叉夹于腋下,左右摇晃上半身。蔡婆婆的这几个动作,跟嘻哈街舞倒有点像。将这几个动作重复几遍后,蔡婆婆停顿了一会,接着又继续锻炼。
“这些动作,都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蔡婆婆说,以前她起床后总喜欢到处走走,现在年纪太大了,腿脚不便,才想到自创一套养生操。“我每天只要有空都会做这套操。”
“有时候,她一天要做几次呢!”蔡婆婆的侄女蔡贵英说。
专家点评
市第一人民医院保健科的陈英说,适当锻炼对人的身体有好处,但老年人切忌过度,应选择一些温和的方式锻炼。锻炼方式因人而异,但需要长期坚持。陈英说,蔡婆婆自创的这套养生操动作比较温和,适合老年人。
早上11点多
自己用微波炉热饭
上午10点,蔡婆婆找出家中破损的衣服,叫邻居过来帮忙穿好线,然后自己动手,一针一线地补起来。只见针线在蔡婆婆手中穿来穿去,特别听话,不一会儿,一件破损的衣服就补好了。
蔡婆婆说,她有5个孩子,小时候孩子们的衣服都是自己亲手缝的。现在她每天坐在家里无聊,总想找些事来打发时间,“哪家的衣服破了,我总会抢着给他补。”
“你看嘛,这些都是我自己缝的。”蔡婆婆一边说,一边指着自己腿上盖的小棉毯。随后,蔡婆婆又拿出一些自己DIY的布艺,记者发现,其中包括坐垫,还有棉毛衫等。
一晃到了早上11点半,因为侄女一早就到江津去给大儿子开家长会,家里只有蔡婆婆一人。
记者看到,蔡婆婆熟练地将侄女煮好的饭菜用盘子盛好,放进微波炉,并将时间转到两分钟。“不能转多了,转多了菜要糊。”蔡婆婆笑着说,“莫看我老,100年以后的家电我也会用哦。”
蔡婆婆说,以前经常饿肚子,很少有米吃,只能吃一些红苕藤。“现在生活幸福,儿孙孝顺,想吃什么就有什么。”蔡婆婆表示,她不爱吃肉,每天蔬菜却必须保证,“还有我爱喝汤,饮食相对清淡。”
吃过午饭,蔡婆婆上床午休,时间是一个半小时。
专家点评
陈英医生说,蔡婆婆的长寿跟她经常缝衣服、DIY布艺有关系。做手工既活动手指,也可以锻炼大脑和身体协调性,这也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另外,睡午觉、清淡饮食等,也是长寿秘诀。
下午两点
跟邻居摆龙门阵说笑话
蔡婆婆告诉记者,丈夫在她30多岁时就去世了,此后她没有改嫁,而是独自带大5个孩子。说起心酸往事,蔡婆婆忍不住流下泪来。
“现在,我有两个孩子已经去世了。”蔡婆婆说,如今她的大女儿已经快90岁,二女儿也有80多岁了,还有一个儿子77岁,“大家都说我有福,五世同堂,最小的玄孙今年5岁了!”
“蔡婆婆,你又在摆屋头的事啊!”下午两点多,家里来了个老邻居张大妈。
“你来了啊,快坐快坐。”看到张大妈来,蔡婆婆连忙招呼她坐下,“那边有茶,各人倒哦!”张大妈告诉记者,下午她经常来蔡婆婆家耍,跟她一起聊天。“我跟年轻人摆不到一块去,跟蔡婆婆特别有共同语言。”
张大妈介绍,蔡婆婆心态好,比晚辈会想事情。“我有时候要是在哪里受了委屈,都会来跟蔡婆婆聊聊,她帮我化解化解,我也就想开了。”张大妈说。
“老辈子,你还要活好久嘛?”昨天,张大妈和蔡婆婆开玩笑。
“我只活百岁零一早上。”蔡婆婆的一句话,把大家逗笑了。
这时,又有人来找蔡婆婆侄女,要还她500元钱。“我不晓得是好多哦,收不收利息哦?”蔡婆婆一边接过钱,一边笑着说,“等她回来你问下她,少了补齐就是了。”蔡婆婆的这句话,又把大家逗乐了。
专家点评
陈英医生说,蔡婆婆能活到112岁,跟她良好的心态息息相关。蔡婆婆爱说笑,说明她性格乐观开朗。
下午3点
洗牌算牌自己来
下午3点,蔡婆婆拿出自己珍藏的“娃儿牌”,叫来几个邻居,大家围坐在一起,准备娱乐一下。
“嘢,这个牌不对哦。”蔡婆婆一边摸牌,一边看着自己手上的牌说:“不好意思,我动作有点慢哈!”“没得事,我们等你。”
“红娃儿看戏,通八数,160的80,240分……”记者看到,一把下来,蔡婆婆赢了400分。
“婆婆,你这牌怎么算分?”记者问。
“你看撒,算分就要看上面有没有驼撒,有驼的算80分……”听了半天,记者最终也没搞懂,只知道娃儿牌是一种上面印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字样的纸牌,玩法有点像扑克。
过了一阵,蔡婆婆的侄女蔡贵琴回来了。蔡贵琴告诉记者,蔡婆婆是玩牌高手。“别看她这么大岁数了,脑子清楚得很。”蔡贵琴说,蔡婆婆玩牌,洗牌算分都是自己来,有时候别人算错了,她还会去纠正,“蔡婆婆记忆力也好,家里所有的儿孙她都能叫出名字,邻居的名字她也基本上都喊得出来。别看她112岁了,生活质量比很多六七十岁的人还高。”
专家点评
陈英医生说,打牌其实也是活动大脑的一种方式。蔡婆婆思维敏捷,跟她爱动脑不无关系。老年人经常动脑,还可以有效预防老年痴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