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9-14 14:14:47|来自:重庆南平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重庆南平区
7月中旬,顶着盛夏的烈日,重庆市铜梁区高楼镇涪江村蜂糖李基地,村民们正在对最后一批蜂糖李加紧采摘装运。围绕乡村产业振兴,高楼镇在昔日的荒山荒坡上建起5700多亩精品果林,其中蜂糖李种植1100亩,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海南等地。
这只是铜梁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2021年,铜梁全区集体经济项目达507个,涉及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领域,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平均达到29万元、同比增长133%。
组织引领—攥指成拳,增强“牵引力”
在铜梁区太平镇坪漆村龙灯彩扎基地,工人们正在制作彩灯,他们或剪、或粘、或套、或画,动作娴熟。
依托“铜梁龙灯彩扎”这张国家级非遗名片,坪漆村与龙文化传媒公司合作共建了龙灯彩扎乡村振兴车间。目前已实现年产值300余万元,吸纳30余名农民本地就业。
而实际上,乡村振兴车间项目是由铜梁区经信委牵头,通过搭建产业对接平台,引导企业配套下乡、特色农业就近加工、特色文创就地生产,实现群众增收、村集体增益、企业增效、产业增强。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引领至关重要。铜梁区成立28个乡村振兴工作指导组,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合力。
同时,铜梁区还选优配强了村党组织一班人,从能人、大户、致富带头人中调整选配村集体经济负责人108名。持续开展的“把老乡留在老家”活动,引导4.98万人返乡就业创业。
政策引导—靶向施策,激活“人地钱”
曾经,一些村集体是“空壳村”,甚至负债累累。新型集体经济如何发展?
铜梁区的经验是,通过政策引导,向闲置土地产业、流转土地、农村电商、大户带散户、产业融合发展要集体经济,做足市场化文章因地制宜建立利益分享机制。
在太平镇垣楼村的重庆燕雨林丰园林科技有限公司基地里,播种的玉米、大豆等作物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这里原来是闲置土地,我们流转下来,进行蔬菜种植,同时发展食叶草、巨菌草、坛坛泡菜等产业。”公司负责人丁强介绍说,项目属于村集体经济产业,村民以土地入股方式享受分红,还可以在基地务工,实现就近就业。
“把土地流转起来、资产经营起来、农民组织起来,让资源变成了资产、资金变成了股金、农民变成了股东,垣楼村的‘人、地、钱’释放出最大效益。”垣楼村党支部书记周云芬兴奋地说道。
近年来,通过引进业主流转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土地入股合作发展、村集体带动农户自行发展产业等方式,铜梁区盘活撂荒地5.2万余亩,净增耕地1.1万亩。
△发展农村集体特色产业“龙灯彩扎”
产业融合—整合提升,发展“新业态”
集体产业有了,如何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瓶颈,扎实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铜梁区因地制宜,立足资源禀赋、产业特色,锻长板、补弱项,探索出“种养+”“农旅+”等以各自优势产业为主导的融合发展模式。
铜梁区还通过发挥区属国有企业的带动作用等方式,引导村集体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引进有市场、有技术、善经营等综合实力强的业主,村集体则通过土地入股、财政补助资金入股等方式,共同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等集体经济项目。
利益联结—健全机制,增收 “长流水”
铜梁以利益联结机制来带动群众“共同干”,通过探索建立多形式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
6月,在铜梁区虎峰镇,翰林、石寨、双桥等村沿线的花椒种植基地,工人们采摘的鲜花椒经过系列加工,再通过物流销往全国各地。
在虎峰镇,群力、回龙等村纷纷以现有产业为基础,积极探索“村集体+农户+产业大户”发展模式,实行农户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的利益联结经营模式。除了入股分红,一些不愿意外出务工的村民,还可以就地到基地去打工。
“现在,我们把土地交给合作社,土地除有稳定的保底金收入外,我们还到合作社务工,每天有80元的劳务收入,而且年终还要在合作社分红!”回龙村村民李伟一笔一笔地算着自己的收入账。
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的三维一体利益联结机制已经在铜梁区“遍地开花”,着力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来源:头条网/重庆与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