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信息网

搜索
查看 1498 回复 1

今天,一起送别吴孟超院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26 11:48:45|来自:重庆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重庆
吴孟超遗体告别仪式
于26日在上海举行

6c047c30f8768ae665361da224723159.jpg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吴孟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学生的学生”追忆吴孟超院士:他对病人很关爱,总会亲自去看一遍。
23日至25日,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在三号楼广场设置灵堂,每日8时至19时30分接受吊唁。“感谢他救了那么多人!”连日来,在这家由吴孟超创立并一直工作到97岁的我国第一所肝胆外科专科医院,前来吊唁的上海市民群众络绎不绝,大家有序地献花、默哀,送吴孟超最后一程。位于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区内的吴孟超雕像前,也被吊唁的人群摆满了鲜花。记者从追思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处了解到,每天都有数千名各界群众来到东方肝胆医院送别吴孟超。

bdc1702e27b99ef78a2d3e8ad12c8d92.jpg

追悼会现场  李佳蔚 摄


长长的队伍,静默不语,有人眼泛泪光,许多吴老的学生眼眶通红。

bab8a5d89381b6e9167b8be6e6b98a12.jpg


7c55e94d631070b30c1282ea326ac359.jpg


不少网友也对吴老的离世表示沉痛哀悼。
c1edea8b27cdf8b5dc9d411464537bc7.jpg


a96f68879dc78e7cc57236d2d5c15244.jpg


无影灯下78载
“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倒在手术台上”
吴孟超1922年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我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治病救人78载,吴老把手术台当作报效国家的平台,创造了世界医学领域的无数个第一,是我国医疗和科研战线上一盏永不熄灭的无影灯。
1927年,5岁的吴孟超随家人移居马来西亚。初中毕业时,他和同学们主动把聚餐费捐给延安抗日,以毛泽东和朱德名义发来的感谢电在吴孟超心里烙上了红色的印记。1940年春,年仅18岁的吴孟超决定回到祖国。

7cf01eef4dc07781c9c90c77ef091a54.jpg

吴孟超与妻子吴佩煜 图自《吴孟超传》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吴孟超大学毕业,正式成为一名医生。面对当时我国肝癌高发、防治一片空白的情形,吴孟超决心向肝脏外科领域进军。经过成千上万次解剖实验,吴孟超等“三人小组”首次提出“五叶四段”肝脏结构理论,找到了打开肝脏禁区的钥匙。

3e33170de455b27d42f9a2e8b589322d.jpg
上世纪60年代,吴孟超在制作肝脏血管铸型标本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吴孟超主刀完成我国第一例肝脏肿瘤切除手术、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等无数个第一,使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震惊了国际医学界。

779aec89954817a4bbaa103543fbc715.png
吴孟超院士在退休座谈会上发言
2019年,吴孟超才从院士岗位上正式退休,在自己的院士退休仪式上他动情地说,“现在看来,回国,学医,参军,入党,这四条路的正确选择才让我能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我庆幸自己的选择,也永远感激党和国家,感谢部队这个大家庭对我的教育培养。”
“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倒在手术台上。”——这句话吴孟超说了很多年。在无影灯下,吴孟超握紧16000多名肝脏患者的手,带领他们走向重生。
九旬高龄仍坚守手术室
对病人的爱由内向外地溢散
90岁之后,吴老日记每年的开篇第一句话都是:今年任务仍然很重。

88dcf3eac839877c77eed250c2075222.jpg

尽管年过九旬,吴孟超依然坚守在门诊、手术室和病人的病床前
站上手术台,97岁的吴孟超两眼炯炯有神,腰板挺得直直的。40分钟的主刀手术结束后,吴孟超依然坚持自己多年的习惯,要看着助理医生点清楚所有医疗器械,将病人伤口缝合好才会放心走下手术台。

5a3e16a44a336aaa389edb46d062f112.jpg

2019年3月,97岁高龄的吴孟超主刀手术

刚走下手术台,吴孟超又去了病房。他的“吴氏刀法”对待肿瘤“快、准、狠”,而对病人则是“慢、细、仁”,对病人的爱由内向外地溢散。
每年大年初一,吴孟超都会穿着军装,带领值班医护人员,到病房里去给住院病人拜年。吴孟超会先搓搓双手,才将温暖的手伸向病床。

24c756273f8330c2f299186e96d07c80.png

吴孟超(左三)带领医护人员查房
“吴老说,大年初一不能回家的病人,得的都是大病,要投入多一些。”东方肝胆医院护理部主任李丽跟随吴孟超工作多年,从未见过吴孟超对病人说一句重话。
挨骂成为吴老学生的共同记忆
“传承和培养是当务之急”
吴孟超对病人从不发火,但手下的学生们都很怕他,因为吴老唯独对他们凶得不得了。

挨骂,几乎成为吴老学生的共同记忆。一个人挨了骂,另外的人就会上前安慰他:“吴老骂你,是因为他没有放弃你。”吴孟超骂人总能骂到点子上,很多学生被他训多了,也就训出了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作风。

c48daa9b566de32f47f0434b5a03abe8.png


吴老说,自己只能救治有限的病人,传承和培养是当务之急。

吴孟超先后培养出近300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后,吴老将奖励给他的600万元全部捐给单位用于人才培养,90岁之后还牵头建成了国家肝癌科学中心。
面对篮球那么大的肿瘤,当别人都不敢做、有些人甚至怕做了影响名誉的时候,吴老说:"名誉算什么,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

8547f5a34babfc2d3530eb20efa75d6b.jpg


“孩子们,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当你们帮助别人时,请记得医药是有时穷尽的,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吴孟超

发表于 2021-5-26 19:11:11|来自:重庆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来自 重庆
一起送别吴孟超院士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