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信息网

搜索
查看 15961 回复 2

大连研究生自杀、14岁男孩跳楼、10岁女孩坠亡,只要孩子不死,就是教育的成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21 15:01:55|来自:重庆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重庆
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

10月13日凌晨2点,大连理工研究生三年级的一位男生,在实验室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选择离开世界的方式很惨烈:
一根麻绳,一个铁架,自缢身亡。
他在微博上留下了一封琐碎的遗书,离开的原因没有明说。

ca3277cd198626a3237490e80910c4f9.jpg

但从他零零散散甚至有点不成章法的讲述中,我们能感受到他的压力:
好累哦,学习很累,科研很累,生活很累,一切的一切都很累。
有多累呢?
就是很小很小的小事,都能压垮自己的那种累。
他说:如果有下辈子,希望变成一只猫。
当一只猫,大概就不那么累了吧。

其实,这并不是最近一起因为自杀而引起人们关注的事件了。
往前数一个月。
9月17日,武汉市一名14岁的初中生,因为在教室里与另外两名同学玩扑克牌,被老师请了家长。
他的母亲来到学校时,在五楼的走廊里,扇了他一个耳光。
又一个耳光。
路过的老师和同学,都忍不住回头看他。
母亲走后的两分钟内,一直沉默的男孩扭头看了一眼楼下。
他低下头想了一会,然后翻过了身后的护栏,从五楼跳了下去。
结束了自己短暂的14年人生。
再往前数3个月。
常州市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小女孩,在上完两节作文课之后,走出教室,爬上栏杆,从四楼坠落。
结束了10岁的生命。
随着事实逐渐浮出水面,人们才了解到:
因为她没有报名老师额外开设的课外辅导班,老师在课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她的作文,批评得一无是处。
甚至有传言说,老师扇了她一耳光。
这个10岁的小女孩,这个语文经常考全班第一的小女孩。
在强忍着羞辱上完两节课之后,从四楼坠亡。
还要接着往前数吗?
7月3日,湖南长沙,一名10岁的女孩,从高层一跃而下;
5月26日,江苏海门,一名6年级的男孩,因老师责骂跳楼身亡;
5月6日,陕西西安,一名9岁的小姑娘,因为完不成作业,选择告别人间;
5月4日,江西九江,一名13岁男孩因成绩不理想,从14楼跳下身亡;
4月26日,安徽巢湖,一名岁的高一男孩,因学习压力太大,跳楼自杀身亡;
……

这样的列举,是不是让人觉得无法喘息?
但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WHO在《世界青少年健康报告》中发布过这样一组数据:2012年全球有大约130万青少年死亡。

53352186a49041edf3baf5e2ac09c67b.png


8年后的今天,这个数字早已被刷新。
北医儿童发展中心专门做过统计:

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
且数字仍在逐年上涨。
所以,家长圈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只要孩子不跳楼,就是教育的成功。
只要孩子还活着,就是教育的底线。

话很糙,听到这句话的父母,大多会报以一个苦笑。
但苦笑之后呢?
这句话的背后,是无数个年纪轻轻就逝去的孩子,是无数个绝望到连生命都可以放弃的孩子。
听到这样的话,我们不应该苦笑,我们不应该调侃,我们不应该无视,我们不应该蒙上自己的耳朵,蒙上自己的眼睛。
我们不能因为这事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没有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我们就不去感受痛。
我们应该去反思,反思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反思究竟是哪里出了差错。
我们多反思一步,拯救的,就是千千万万个陷入绝望的孩子。
这其中,也许就包括我们自己的孩子。

a1f76c836f4e94fdeaef8a67e4a21f5f.png


孩子该反思吗?
每次类似新闻出现的时候,总会看到这样的评论:
“现在的孩子抗压能力太弱”、“心理素质太差”、“这么点事都想不开,那以后怎么办?”
很多人会觉得,出现这样的悲剧,孩子应该率先反思。
这样的言论,对于孩子来说,真的太残忍了。
孩子,恰恰是这场悲剧里,最无辜的那个人。
你只看到他纵身一跃地决绝,却从没看到做出这个决定之前,他们已经难过了多久,隐忍了多久,承受了多久,绝望了多久。
在青少年自杀的悲剧中,我们能从孩子留下的只言片语中,拼凑出压垮他们的那根稻草。
就是:高期待——来自父母的高期待,来自学校的高期待,来自社会的高期待。
这三方的沉重期待,都加诸在一个幼小孩子的身上,一个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的孩子身上。
这样的负荷,究竟有多重,我不敢想。
但很多孩子都选择了默默承受,并且还会拼劲全力去满足这样一种期待。
但当他终于负荷不了的时候,也许只是一个很小的导火索,就会让他们走上极端。

去年获得金马奖最佳影片的电影《阳光普照》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那个叫阿豪孩子,高大、帅气、成绩优秀、懂事有教养。
在他那个普通、甚至有点糟糕的原生家庭中,他就像是一道光,努力照亮和温暖每一个人。

c975541f1c3f9420b1067d44a2867884.jpg


这样一个在众人口中完美无缺的孩子,在一个平常的夜晚,他安静地洗完澡、收拾好自己的房间、删除了手机里所有的信息,然后,
从高楼上一跃而下。

c162426351474be99d8a824b1fd20203.gif


所有人都无法相信也无法理解:
这是一个连自杀都怕给别人添麻烦的孩子,为什么这么优秀的孩子,会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结束自己的生命?
但仔细想想,真的没有任何预兆吗?
还是,只是没有人发现,他们早已在求救。
从电影中他的寥寥数语,我们可以窥见他真实的想法:
前几天我们去了动物园,那天太阳很大,晒得所有动物都受不了,它们都设法找一个阴影躲起来。
我也好希望跟这些动物一样,有一些阴影可以躲起来。
但是我环顾四周,不只是这些动物有阴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马光,都可以找到一个有阴影的角落,可是我没有。”
我没有水缸,没有暗处,没有阴影,只有阳光,24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2d8c913fcfdc6bb02000fe98aca5cfbf.jpg


当所有人的期待都放在我身上,当所有人的希望都放在我身上,我只能很努力很努力地让自己去符合大家的期待,去满足大家的期待。
但我,真的好累啊。
西安那名9岁的小女孩,在选择告别人间前,在作业本上留下了两个字条:
“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

“妈妈,对不起,这是我的决定。”
连离开都是怀着负罪感的。

我们究竟把孩子逼成了什么样子。

孩子的悲剧,不止是孩子个人的悲剧,不止是一个家庭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孩子选择极端的方式离开,问题不在孩子身上,而在父母、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身上。
现在的孩子很幸运,但也很不幸。
幸运的是,他们出生在一个物质丰富的年代,他们基本衣食无忧,有着不错的家庭条件和教育条件。
比起长辈,他们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能够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他们的视野和见识,都前所未有的宽广。
但不幸在哪里呢?
不幸在于,因为站在了祖辈的肩膀上,所以大家都觉得,你理应看得更远,取得更大的成绩。
家长希望孩子听话,懂事,学习好。
学校希望孩子听话,懂事,学习好。
社会希望孩子听话,懂事,学习好。
当整个社会体系对孩子的优秀有了一个统一且标准的模板,大家就会去逼迫孩子去照着模板的样子生长。
而那些没有完美匹配这个模板的孩子,没有达到这个模板的要求的孩子,不仅要承受来自父母和学校的逼迫,他们也在自己逼迫着自己。
去学习、去适应、去向模板靠拢、去成长为大家都喜欢的那个“孩子”。

6573ed78c96941d1fbb4db1929b5feff.png


不及格的孩子,努力去考60分;
考70分的孩子,努力去考80分;
考80分的孩子,逼着自己去考100分,而考100分的孩子,还有一个又一个的100分等着他们……
他们可以停下来吗?
不可以。
因为父母永远有更高的期待,学校永远有更多的要求,社会永远只关注那些取得优秀成绩的孩子。
这是一个只看重结果的社会。哪怕在孩子的成长上也是如此。
很多人只关注成绩单上的分数,很多人只关心孩子的排名,很多人只看到孩子偶尔的调皮,很多人只在意孩子是不是听话。
却很少有人看到,孩子在拼尽全力地去够自己上限的时候,他们已经不堪重负了。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自杀事件频发。
我们会震惊、会心痛,会哀伤,我们会指责孩子,指责孩子的父母,指责涉事老师。
很多教育专家会说:
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要给孩子增加挫折教育,要给孩子多进行心理疏导,要给孩子讲生命是多么的可贵,活着是多么的珍贵。

45165472cf6c3c9a4b8913e8abf840aa.png


但这从来都不是问题的重点。
问题的重点是,我们能不能放下这种高期待。
我们能不能在这个快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节奏下,用平常心去看待孩子,允许孩子有棱角,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模式,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节奏。
“只要孩子不跳楼,就是教育的成功”,希望这样的歪理邪说,永远都不要成为大家用来给自己的开脱的借口。
只有作为父母的我们,作为教育体系上最重要一环的学校,以及整个社会的主流语境能真正地去反思。
这样的悲剧,才会越来越少。
我们的孩子,才有活下去的希望。
发表于 2020-10-21 17:50:21|来自:重庆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来自 重庆
现在的孩子承受太多,物质基础再好。精神压力太大也无缘享用。心疼
发表于 2020-10-21 17:51:55|来自:重庆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来自 重庆
生在这个时代,真是压力山大呀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