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信息网

搜索
查看 1191 回复 0

味精有毒、致癌、致脱发,到底是真是假?终于有答案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20 10:33:29|来自:重庆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重庆
曾几何时
味精是家家户户增鲜提味的“神器”

354395ad34b19a133a07e4ca8704a50a.jpg

而如今却背负着
“有毒”、“致癌”、“脱发”、“杀精”的罪名
让人们有所畏惧

36d83e27b19e21542b303fd9b7640d27.png

那么味精到底有没有被冤枉呢?
味精真的有毒吗?

  20世纪初,日本化学家池田菊苗偶然注意到自己喝的海带黄瓜汤味道出奇鲜美,就将汤样品带回实验室,用化学分析手段从海带中提取到一种神奇物质——谷氨酸钠,取名“味の素”。

  1920年,中国化学家吴蕴初成功从谷物中提取并制成谷氨酸钠,取名味精。

ab294c05b0117bbe8f04cbd330266bda.jpg

  吃了好多年味精,但近年来很多人都说味精有毒。

  然而,在葡萄、番茄、海带等天然食物里都含有谷氨酸钠。而且在我国,味精的制备也大都是以玉米淀粉、大米等谷物为原料,通过发酵、 提取、精制而成。这些天然食物和谷物无毒无害,那么符合国际标准的谷氨酸钠,自然也是无毒无害的。

  此外,味精的前身——谷氨酸,是动植物蛋白的基本成分。而且谷氨酸还是肝脏疾病患者很好的辅助药物,谷氨酸被人体吸收后,与血氨结合成谷酰胺,解除氨的毒害作用,从而保护肝脏。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曾表示:在现在的使用量、使用方法下,长期食用味精对人体没有任何障碍。1999年,我国首次独立完成了味精的长期毒理试验,结论一致,即食用味精是安全的。

  这些年,味精背的“黑锅”可不止这一个。


b5bf6580e3f2ea29d360363324610ba4.jpg

味精致癌、杀精、导致脱发?

1、味精致癌?

  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组从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急性毒性、致畸形性和突然变异性试验等多种试验中,都已证明味精是安全的。
  而且味精被食用后,经胃酸作用转化为谷氨酸,进入血液,成为合成蛋白质的“要件”,并参与体内新陈代谢的过程,反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因此,关于味精致癌说法不可以相信。

2、味精杀精?

  有大鼠实验表明,大量食用味精后,与生育相关的器官中子宫、卵巢、睾丸、前列腺各脏器大体及镜下检查均未明显中毒性病理改变,而且对体重、摄食、血象、心、肝、 肾功能等十项生化指标及心电图等也均无明显影响。所以,味精杀精的谣言亦不攻自破。

1f97b204f190079b3076e2f1f95c28b9.jpg

3、味精导致脱发?

  关于味精导致脱发的说法没有相应的理论和实验数据支撑。
  脱发按病因分类,内分泌性脱发和神经精神性脱发最为普遍。前者是遗传因素和雄性激素的共同作用导致的,后者病因尚未完全认识清楚,可能是免疫因素、遗传因素与精神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还有不常见就是营养不良或代谢异常导致的脱发。

鸡精有没有害?

  鸡精的味道之所以很鲜,根本原因还是其中有味精的作用。鸡精中约含40%的味精,约含30%食盐,及淀粉、砂糖、香辛料和一些增味剂。

  因此,鸡精只是比味精多了一些食盐和其他食品添加剂。市场上的其他增鲜剂比如酱油、蚝油、鲍汁也开始添加谷氨酸钠。

  所以,鸡精也是无毒且不会致癌的,这些增鲜剂只要适量吃都是无害的。

c3ca237dcdaac95d5a3c032ab7467653.jpg

  但与食盐一样,味精、鸡精中的谷氨酸钠中含有钠元素,而过量摄入钠则会导致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要像控制食盐摄入量一样控制味精。那多少算适量呢?

味精应该怎么吃?

  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每人每日食盐量应少于 6g,但是实际摄入量普遍达10g左右,如果再加上味精中的钠,就会更多。欧盟食品安全局采取100倍安全系数,为谷氨酸及其盐类制定了新的安全摄入量,即每公斤体重 30mg,相当于 60 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天摄入上限是 1.8 g。

17ed75c9e572376d4a241d000cec8075.jpg

  日常饮食中,我们在食用味精时参考以下规则:

  1、避免高温。研究表明,当温度过高时,味精就会变为焦谷氨酸钠,虽然无毒,但鲜味也不复在了。

  2、避免过量食用。毕竟一些品种的味精中含有不少钠盐。

  3、避免重复使用。鱼、蛋、蘑菇和茭白等天然食材本身烹饪过程会同时生成鲜味,无需另加味精调鲜。

828127b483430621732b637d49f24bb3.jpg

所以
味精对我们来说是友非敌
既不会致癌,也不会让你头秃
但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过多食用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