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距四川长宁6.0级地震发生有一个月了,这期间,截至7月17日8时整,共记录到2.0级及以上余震248次,其中5.0-5.9级地震4次,4.0-4.9级地震6次,3.0-3.9级地震56次,2.0-2.9级地震182次。
四川省地震预报研究中心主任杜方表示,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长宁县双河镇,处于四川东南部,构造上位于相对稳定的华南块体(扬子准地台)内,不像龙门山断裂带达几百公里大规模构造。该区域分布多条小规模次级构造,震区50千米范围内地表无大规模区域性活动断裂,发生大地震的能力有限,此次地震确属该区域有历史记载和记录的最大的一次地震。 从原因上看,地震活动具有活跃—平静—再活跃等周期性规律。四川(包括长宁一带在内),上世纪70年代处于地震活跃期,省内也发生过1973年炉霍7.6级、1976年松平两次7.2级及1976年盐源6.7级地震,之后四川区域7级以上地震平静32年;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省地震再次活跃。因此,此次地震的发生是该地区的地震孕育地质环境和构造运动决定的,属于自然规律。 针对余震发生频率较高的问题,杜方表示,长宁一带的地质构造规模小,但多条次级断层纵横交错,这是余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总体看,此次地震属于常见的“主震+余震”型地震,主震后有余震活动。在四川,这种类型的地震,是所有地震类型中较多的,比如芦山“4·20”7.0级、九寨沟“8·8”7.0级地震的余震频度均较高,这些频发的余震都属于正常余震活动范围,公众不必惊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