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子们, 铜梁有这样一家十几年的老店, 你去过没得?
在哪里? 吃撒子的? 啷个我不晓得呀!
不是吃的! 这家老店就是▼ 报刊亭
王尔容:经营报刊13年 今年59岁的王尔容,在老北门车站对面经营着一个报刊亭。2006年,在和家人商量之后,她办起了当时正兴的报刊亭。这一办,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王尔容亲眼目睹了报摊业的起起落落。她告诉记者,在前几年鼎盛时期,她每天可以卖出一百到二百份报纸。这个亭子也曾经撑起了一家子的生活。到如今,报刊杂志的销量已下跌了不少,这让她不得不靠搭着卖一些糖果饮料与香烟来提高销售量。
报摊周围都是成熟的老住宅小区,出入有不少中老年人,他们都是报摊的忠实读者。一位正在买报纸的顾客说:“这报摊天天开门,除了过年会早点收摊外,其它时间都是风雨无阻。我路过时顺便买份报纸回去。”
即使是光顾、看报人员没有以前多,王尔容每天都是乐呵呵地。“比打工还是强点,没事还能看看书,知足了。”王尔容说,自己会一直坚持经营下去。
白家容:为老顾客坚守在明月广场附近也有一个报刊亭,老板换了几个,但位置始终在原地。在2平方米左右的小空间里,摆着各种报纸杂志。
与王尔容的报刊亭一样,这个报刊亭除了卖报纸杂志,也兼卖着一些饮料与糖果。报刊亭的经营者白家容今年已经66岁了。在未办这家报刊亭之前,白家荣做过百货商店的售货员,还办过十几年的厂。直到2016年,她才从朋友的手头接过这家报刊亭。
得益于地处明月广场,与一些“门庭冷落”的报刊亭相比,这个报刊亭有种让你“回到过去”的感觉。白大妈表示:“现在来看报的多是上了年纪的群众居多,收入比不上以前,但“喜欢看报的人都会过来买报,坚持下去吧。”
市民:报刊亭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崛起与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公众的阅读习惯快速转变,作为城市文化风景线的报刊亭,更像是站在了“十字路口”,坚守不易,撤走不舍。
00后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在小学时期,常到报刊亭买《故事会》。后来上中学,便买《读者》《意林》,很多同学都在看,感觉很好。工作后,便少看报刊杂志,现在买书都是在书店买,很少到报亭。
时代的变化,带来了阅读习惯的改变。报刊亭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彰显着一个城市的人文气息和文明水平。不论将来怎样变迁,它都将成为城市发展中一抹温暖的记忆。
朋友们, 街头的报刊亭, 你有多久没去光顾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