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灵魂长出孤独的曲线 释放出整个夜空 它陌生的头颅 装满幻想 像期盼果实 必成熟于秋季般不可思议 有些旅程注定是寂寞的 没有山 没有水没有影子 甚至没有自己 犹如意义本身 ——《使命》 要说现在中国文坛还能有几个人能够不为物质所忧心,醉心于诗歌写作,我想,赵嘉音算是一个。 现代社会,物质充足,文学发展也有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是在诗歌却进入了一个不如小说兴盛的尴尬局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诗歌比起大热的小说来说,少了市场吸引性。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但是,你见过有诗歌改变成硬是作品的吗? 因为缺少市场,诗人这个职业也渐渐退散在大众的视野里。 这是诗歌的悲哀,因为作为一个具有千年历史底蕴的文化,到了今天,竟然已经呈现出式微的景象。 同时,这对于那些真诚的诗人来说,这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少了市场的导向,诗人写什么样的诗歌,应该是真正自由的。 凤凰于飞 鱼水相欢 只为泊入命运浅默的期翼 而浮生 年华渐老 荆棘玫瑰斜铺来时路 时光暴孽 回头啊—— 莫回头 ——《心有余悸,暗鬼自生》 赵嘉音的诗歌有一个特点,就是擅于在生活中捕捉思考和情绪。她的诗作,大多大气磅礴,通过营造一种气势,传递关乎人生的力量和思考。她站在一个高度上,去思考人生,思考生命。她的诗,更不再是局限于某些主题,而是拓展到了一个大层面上去思考整个人类的出路。 读她的诗作,你很难想象这是出自一个女性之手,因为这实在是太有李白、辛弃疾的风范了。赵嘉音的诗歌深受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可以说,她的诗歌的内涵就是中国古代诗歌。 赵嘉音的诗歌有一种救赎的力量,常常使得读了她诗作的人,能够收获关乎人生、生活、时光的思考。一个诗人,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写出具有力量的作品,而不是写出受欢迎的作品。赵嘉音的思想一部分来自于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一部分来自于她对生活的思考,对宇宙的探索。 诗人的诗作,应该是贴近生活实际,将生活里的那些困难悲痛、寒风暴雨都经受过一遍之后,产生的体验,用纯粹的文字表达出来。这样的作品,是经受得起检验和推敲的。 但是现在很多的文学工作者,他们都用一种涣散的心态去糊弄读者,自媒体上的抄袭丑闻不断,而赵嘉音,作为一个虔诚的信徒,始终坚定地走在这条道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