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信息网

搜索
查看 1898 回复 1

[本地信息] 当年军帽里写着“死”字!九一八,不能忘!请铭记这些剪影中的抗战老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8 11:48:14|来自:重庆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重庆
                                                                                                   
今天是9月18日,每个中国人都要铭记的日子。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英勇抗战,中国人民最终赢得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胜利。在“九一八”事变87周年之际,我们节选了11位当年抗战老兵的故事,他们眼中有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光。

4a3080b59a63792501d4497d466d28d8.jpg

滇西抗战纪念馆阵亡将士的头盔


2015年,郭育嵩停了大半年工作,一个人跑了全国二十几个省市,看望了100多位抗战老兵,陪他们聊天,为他们拍摄照片。他成了一名老兵志愿者。老兵中,年龄最大的有107岁,“他们是抗战期间的小伙子小姑娘,我们见面的时候已经是一百岁上下的老爷爷老奶奶了”。 起初,郭育嵩只是想来看看他们,没想过要拍片子。他没有拍那些困苦的环境和身上的疤痕,只是记录了老兵们的眼睛,“我是一个幸运的人,能遇到他们,看到他们眼中的光,有委屈,有遗憾,有愤怒,有自豪,有生死,更有想念”。 到2018年,老兵已经走了很多,他把拍摄的老兵眼神做成一个短片,为老兵筹款,其中很多人的名字被打上了白色方框。郭育嵩记得,另一位志愿者曾对自己说:“老兵在风中,我们在路上,我们赶也赶不及”。
a705e12dfa5c9cb080eed9e06ec52b5d.jpg


00f168a02f466dab2f4d04bbfede6801.jpg


史定坤,95岁,居住在河南平顶山 ,曾是新六军十四师四十团第一营三连一排三班上等兵,参加过中国远征军。1945年9月9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日本政府向中国政府投降签字时,史定坤站在何应钦的左后侧,成为日军投降仪式的见证者。史定坤曾是北京老兵赵振英的勤务兵,赵老管他叫“小馒头”。老人用两碗小米粥和两个馒头招待来探望的志愿者,老人的儿子是当地最早的老兵志愿者之一。

de6afd0da1bcd30cc5e9589423b451fd.jpg


fd79e52dded63cd32d113fca91107b31.jpg


唐正熹,98岁 ,曾任第三十四集团军第一军第七师上尉连指导员,在河南与日军作战。老人现住在安徽合肥肥西镇,家中后墙为当地志愿者出钱出资帮忙修补。老人展示了一本笔记,他曾在本上默写岳飞的《满江红》。老人现在身体康健。

46c00c49be55dc9b57279dc053ff558b.jpg


7ed11108f6c0279bc0dd8cca74f47dd1.jpg


张明仁,97岁 ,家住云南昆明,曾是国民党第五军第二〇〇师戴安澜的部下。不久前,老人和失散77年的战友重逢、合影留念。这两位中国远征军战士1941年同在第598团,张明仁(左)当时在三营当通迅兵,王章文(右)在师司令部当驾驶兵。回忆当年作战经历,张明仁讲过一句话,“士兵不士兵,先背六十斤”。

e09b44d0d1ec9f9472e50b07505e5a76.jpg


柏務林,已过世,生前住在湖北武汉,曾任黄埔军校本部二十一期上尉区队长。作为曾经的黄埔教官,柏務林回忆,“当时军纪很严,教官训兵就是揍得狠”。柏務林说,“我特别后悔没有去前线亲手打过鬼子”。

b97e404e39f38de809baece983f9138a.jpg


0491726ddcf0f081da73d68bc4aa9f01.jpg


李颂卓,99岁,现住在湖北武汉,1938年入伍,曾任中央防空学校照测第八队第三分队学兵。他形容当时武汉防空学校里学生的状态:“生活艰苦,没人叫苦”。他有一把佩剑,上面写着“成功成仁”,军帽里有一个‘死’字”。晚年,老人在家读书、看报、写字,见到志愿者来访,他写下一首诗:“喜配金章入暮年,热泪滚滚落席前,国恩家庆今朝醉,富强康乐祭先贤”。

2c7a03e5bd84efe45c552f3746a6a68a.jpg


543fba12180917bd7e8693a42d4c37c5.jpg


程鹏,生前居住于湖北荆州,江西上饶市黄埔学员班第10期毕业,因刺枪术全校第一名,留校当刺枪教官。后任新四军新五师地下工作者。晚年的程鹏头脑清楚,能写五千多字的文章。2015年9月3日,志愿者曾陪程鹏在荆州家中观看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程鹏看时流泪。半年后,老人遗憾离世。
  
d83b5888619d36a8603771e3e619b569.jpg


36acca9fad21b6dee743166f989e9789.jpg


袁影中,93岁,祖籍湖南,1944年入伍,曾任政工队战士。袁影中1955年前往新疆,此后在那里生活了40年,生两男两女,儿子当兵,女儿做老师,如今她生活在深圳。老人的丈夫曾任抗日游击队总指挥,她跟郭育嵩说起已经离世的丈夫:“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人,我们不是做媒认识的。”

ec5ad655cd5bc908d6405482a93e3a4e.jpg


c801fa83c18901a4fe61711e1470e1be.jpg


张剑西,已过世,1925年生于湖北恩施,1941年参加远征军,1944年参加“鸿翔部队”,这是中国军队史上第一支伞兵部队。“Stand up(起立)、Hold on (等待)、Standing the door(靠门站立)、 Go(跳)”,郭育嵩来访时,张剑西用英文写出跳伞的这4个口令。“我的兵大部分都扔在战场上了”。老人说,他的儿媳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瘫痪在床,孙女也患上同样的病行动不便。儿子和儿媳已离婚,但老人直到去世前,照顾了母女俩20多年。

aa057b1a56ae1475b7ede211acc6ed53.jpg



1fe961e1e2e73c25314847d935ced349.jpg


宋梅春,1927年生人,现住在南京。老人打过抗日战争,曾担任民兵队长。老人说:“我没打过一枪,但是我转移过老百姓”。2015年,老人对前来探望的郭育嵩说,自己认识的40个抗战老兵,在扬州这里的,现在只剩下8个了。

74a7f9bd91030acdc8672f054396c55b.jpg


4a134789d75e888c984ba01f74a16df0.jpg



李韡棠,92岁,河南人,现居台湾台北。曾任第一战区长官部副研究员。郭育嵩到访时,老人要给他煮饺子吃,开玩笑说,“给你煮饺子,不吃不中”。他给老人拍张敬礼的照片,拍完后老人说,“我当时其实不想敬礼,也不打仗了,我也退役了,敬礼得军人敬”。老人后来给小郭写了一句话:“生在两个时代,人生感受不同,诚以待人,忠厚以为本,人性最重要,共勉之”。

699ffed6908264ecda66a686c819a2a9.jpg


04b7f2c7a05d3508b5aa4ce4b665e99d.jpg


刘成龙,95岁,生前住在天津,曾任新一军野战医院准尉军医。2015年11月,老人右臂突发骨折摔倒,当地志愿者朵儿和志愿者组织为老人筹了钱。2018年3月,刘老的老伴过92岁生日,大家去给老人过了寿。今天,我们向老兵致敬!岁月无疆,英雄不朽!勿忘国殇,吾辈自强!

文|北青报记者 张帆图片|郭育嵩 编辑|孙晟源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北青深一度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