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国庆长假第五天,我们在七方旅游网的安排下冒着天空洒落下的细绵雨丝,前往杭州西溪湿地公园。西溪湿地离西湖5公里,在杭州天目山路延伸段,被誉为20个“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一,今日身临湿地的游客多与我们一样慕名而来。 一进园买好船票,随着一干人流过码头鱼贯而入游船。坐在济济一堂的电瓶船里,揽窗近观雨帘下夹岸的景物都是湿漉漉的,沿途夹岸的花草树木湿映得翠亮而泛着光泽,为触目的景象平添了几分鲜活,生动却又是静谧的,就这样和谐地存在。雨越发细
密地下,河堤上的植被似乎无法再一味地沉寂下去,糅合发酵了,渐渐散逸出浓郁的田野味道,扑鼻而来,是那么清新自然。呵,这就是湿地,雨天的“湿地”。
秋雨润物细无声,顺着水道前行,岸上茅舍俨然,芦苇丛生,置身于一派生态之恬谧中,怎不令人心旷神怡。妹妹的眼尖,一看到树枝上的鸟儿,就兴奋地扯动我的衣袖示意我一起观鸟,忽尔鸟儿扑棱着掠过,眼随影动,却被红灿灿的柿子挡了眼。柿子红了,簇拥在高高的枝头上,无法触手可及,只能近观而不可亵玩,如此隔船相望,饱饱眼福足矣。沿着水路过去,这样的柿树我们往往不期而遇,犹如一路高悬的小红灯笼,在烟雨蒙蒙中的那一抹艳红,营造出的不仅仅是一种景致,更是一种情致,让人不得不沉醉在“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江南水乡。
游船缓缓前行,远远地望见前面有一只鸭子凫泛过来,渐行渐近,人来鸭不惊,独自浮在水面上,不彷徨,不迷离,在觅食?在寻伴?套用庄子的话:子非鸭,安知鸭之乐?
游船触岸而泊,我们撑着雨伞拾阶上岸,行走在有些泥泞的乡间小道上,除了柿子,沿途有茄子、玉米地、葡萄架,农家小院的乡土气息迎面而来,这是出生于农村的我们所熟知又久违的气息,恍然间,犹如有一种回到快乐老家的错感,让我都快有点不能自已。走上几步,我们径自进了一间屋子。呀,是一个蚕桑陈列园。这个小天地里赫然布置陈设了桑、蚕、丝、绸连贯而成的场景,让我们亲历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现场直播”:从附在桑叶上的幼虫到蜕皮成蚕到吐丝成茧、结茧成蛹,再到破茧而出。亲眼目睹了一系列的活生生场景,不得不叹服蚕的伟大,丝的美妙。绕过纺织机的另一个房间,展览展示了用天然蚕丝织制出的美轮美奂的丝绸作品,除了啧啧赞叹,我们似乎没有更好的表达方法。
“烟水渔庄”是我们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烟水渔庄是一处水乡庄园式的别院建筑。取名“烟水”,是因为这里有三烟之妙:柳烟、云烟、炊烟。杭州西湖上的“三潭印月”,说的是塔影、云影、月影融成一片,烛光、月光、湖光交相辉映。这里的柳烟、云烟、炊烟亦是如此,仔细体悟方得妙谛。文人墨客也好,凡夫俗子也罢,一旦沉浸于如此“芦锥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的佳境之中,我想就很难不为之留恋忘返。我们两个人徒步行走在杨柳岸,湿霖霖的湖面上水草蔓生,鲜润而柔婉的水草就像翠绿的地毯铺阵在上面,色彩纹路镶嵌得恰如其分。“哥,睡莲!”循着妹妹的手指果然望见一小丛睡莲,蜷缩在水草丛中,孤芳独立,不细看是不入眼的。那一抹粉红的点缀虽然不张扬,
但摇曳的枯叶莲影无法让我们视而不见,“留得残荷听雨声”就是最好的诠释。这又何尝不是一幅水墨画:质朴、淡雅。
归去来兮!我不知怎地忽有所失,心底涌起莫名的惆怅,难掩的感伤汹涌而来。“枫叶荻花秋瑟瑟”,今日的秋雨秋色赋予了西溪湿地别样的情致,让我迷恋得不能自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