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飞扬的铜梁火龙。本报资料图片 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的铜梁龙舞,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在2006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铜梁龙舞跻身其中,成为我市首批入围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传统舞蹈。 铜梁舞龙的风俗由来已久,按现在学术界公认的说法,铜梁龙舞“起于明,盛于清,繁荣于当代”,距今约有六百年的历史。 新春,铜梁人耍龙灯拜年,端午赛龙舟祭江,遇大旱玩黄荆龙求雨,年终舞大龙、火龙、稻草龙庆丰年,祈求神龙保佑、人寿年丰。古往今来,龙舞由祭祀演化为娱乐,沿袭至今,形成了铜梁民间传统的龙舞。 据铜梁县文化馆馆长宗和云介绍,铜梁龙舞包括龙灯舞、彩灯舞两大系列。龙灯舞主要包括大蠕龙、火龙、稻草龙等10个品种,其中以大蠕龙最有特色。彩灯舞主要包括鱼跃龙门、泥鳅吃汤圆、高台龙狮舞等12个品种。使用的道具则包括龙的形象及其附属道具,如龙门、云牌、水牌的扎制均为民间手工扎制。 “铜梁龙的舞蹈语言及技艺追求灵活、大气,以大龙具、大套路、大变化来体现大气势,凸显出"大"的鲜明特色。”宗和云称,铜梁大龙的龙具由龙头、龙身、龙尾共24节组成, 代表中国农时的24个节气,每条龙有舞龙者25人,舞宝者1人。根据舞龙场合变化等特殊要求,龙体可增至50节甚至100节以上,通常表演是“二龙二宝”,在盛大庆典中,可以多至九条巨龙同场竞舞。 此外,铜梁龙舞属广场舞蹈,为适应大气势的要求,主要采取川大锣、川大钹、川堂鼓、川唢呐等民间吹打乐器进行伴奏,为了烘托气氛,有时加进了战鼓(高缸鼓)和小打乐器包包锣、二心、苏绞、云锣等。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文艺表演的铜梁龙舞,栩栩如生,蜿蜒蠕动,昂首而立,交相辉映,全世界领略到它的磅礴、精美与细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