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8-12 18:49:00|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重庆铜梁县
“一碧横天半,山光绕四围。竹深溪路暗,松老岫云飞。乱水喧丛薄,残阳恋翠微。行行幽涧底,岚气湿征衣。”铜梁毓青山山体厚,景点多。清代诗人廖先达的这首诗,所描绘的是毓青山重峦叠嶂中的一道的美丽峡谷。它位于铜梁虎峰镇东南十里处,两边山岭高峻,林木葱蔚,319国道穿峡谷而过,直达璧山。它就是温汤峡。温汤峡之著名,除了风景幽美怡人,还因泉水温暖,有古西温泉,有古战场遗址,还有抗战时期的陪都别墅。
幽深美丽的长峡谷
温汤峡又名汤峡口。据郭朗溪《新修铜梁县志》记载,温汤峡为“铜璧往来要隘,中有石锣、石鼓、温塘、五味石之异”。盛夏季节,记者前往温汤峡,徒步于幽深峻峭的谷底,但见两边峡岩高耸,青山对峙,相守相望,峡谷两侧竹木葱茏,藤蔓丛生,山上还有植物活化石点缀其间。站在谷底,听山中百鸟和鸣,还有清澈的小溪缓缓流淌,水石相击,潺潺水声不绝于耳,不禁生出与世隔绝之感慨。偶有汽车呼啸而过,但峡谷很快又恢复了寂静。行走在这道长约十里峡谷中,只觉山风徐徐,草木芬芳沁人脏腑。
据当地人介绍,在古代,温汤峡未修公路,两侧是海拔700米高的山峰,谷底只有一条羊肠小路,最狭窄处仅容一人通过。路旁乱石累累、古木参天,道路葛缠蕨堵,云封雾锁,很是凄清,往来商旅不敢单身通过峡谷,只好呼朋结伴,以壮行色。后来修公路将谷底人工扩宽,一个人也敢徒步穿峡谷了。如今,国道319线像一条白色玉带,伴随山溪蜿蜒贯穿整个峡谷,进入璧山境内,又通向重庆。
如汤沸然的西温泉
在温汤峡西侧,曾有一石隙有泉水涌出,如汤沸然,终年汩汩不息。峡以泉命名,故名温汤峡。又因铜梁地处重庆西部,该泉又叫西温泉,与重庆的东温泉、南温泉、北温泉齐名,合称重庆四大泉。
早在十二世纪至十三世纪,当地人就发现了这眼长年喷涌、温暖如汤的泉水,但直到二十世纪30年代中期,这眼温泉才得以开发利用。据相关资料记载,1935年,铜梁到璧山的公路通车,当时的县绅冷雪樵、唐中尧等在温泉出口附近修建水池,将温泉引入水池中,并依池造屋,供浴后休憩。西温泉水质良好,属于硫磺矿泉,但硫磺味不浓,水温常年35℃左右,又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可治疗多种疾病,很适宜温浴消乏和旅游健身。无论夏日游泳消暑还是冬日蒸腾沐浴,都令人神清气爽、疲惫全消。冷雪樵、唐中尧等人可算是西温泉的第一批享用者。
1949年建国后,因为有西温泉,加之政府的扶持,温汤峡渐渐繁荣起来,曾经人迹罕至的地方发展成了一个新兴集镇——西泉镇。从上世纪60年代起,西温泉游泳池就被选用为四川省游泳运动的训练基地。规模最大时,游泳面积达1600平方米。每年培训游泳学员80余人,接纳省内外的短训学员360余人,学员累计获得金牌150多枚。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西温泉后来承包给了私人老板,该老板搞开发修房屋时,不慎将泉眼堵死,从此西温泉的魅力黯然失色。
陪都别墅的悠悠往事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温汤峡两侧山高林密的隐蔽地形和西温泉独一无二的疗养效果吸引了国民党军政要人的目光。他们纷纷涌进西温泉附近的峡谷地带,修建别墅、行馆、舞场。这里,既可以避开日机轰炸,又可以温泉沐浴、避暑养生,可谓是两全齐美。因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参谋长白崇禧、侍从室主任钱大钧等先后在此择地建庐。蒋介石、张群、冯玉祥张治中等著名人物也经常出没温汤峡,著名小提琴家马思聪曾多次到西温泉举办音乐演奏会。至此,风光秀美、交通便捷的西温泉身价大增,声名远播。
林森公馆建在温汤峡老鹰岩的望乡台上。站在林森公馆,可以鸟瞰山下田畴,正面遥望黄家坡。近旁的千年大枫香树和周围的茂林修竹,为林森公馆增添了无尽的幽谧。白崇禧公馆选址在汤峡口西侧的小溪畔。那里可以听得山间泉水和谷底溪水的奔流。在水流声最响的地方,还修了一个长方形的凉亭,取名“万籁亭”。白崇禧常常在此消遣、读书、批阅公文、接待来访。白崇禧的母亲死后,就葬在林公馆与白公馆之间,那就是现在依然可以看到的白马氏墓。钱大钧的公馆建在“五味石”旁。相传五味石有五种味道,千百年来过往者手指抠摸而尝有五味,形成一个拳头大小的凹穴。
颇得一提的是,当年白崇禧和钱大钧在西温泉附近还创办了一所小学,名叫西泉小学。后来两人又在峡谷西侧的李家湾创办了西泉中学。白崇禧任董事长,钱大钧任校长,特聘名师任教,以"刚意志、诚质量、弘理想、毅作风"为校训,学校办得很有特色,它就是现在铜梁二中的前身。
温汤峡昔日的辉煌还表现在经济发展上。西温泉水质好,温汤峡竹产丰富,老造纸专家张永惠曾集资在附近创办了实验纸厂,这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西泉纸”。1939年,西泉镇正式建立。接着,宋美龄主持中华赈济会,选择在黄家坡创设中华女子赈济工艺社,招收当地贫困妇女为女工,从事纺织业。纸厂和纺织厂发展起来,让西泉镇的经济走向前所未有的繁荣。
记者行走温汤峡时,听当地人将陪都别墅的悠悠往事娓娓道来,当年温汤峡的热闹繁华景象似乎清晰可触。然而,记者并未找到传说中的石锣、石鼓,白公馆、钱公馆也淹没在岁月的长河中,当年星罗棋布般建在温泉游泳池附近及公路沿线的毛公馆、马公馆、陈公馆以及数十处侍从人员避乱内迁的移民居所也消失不见。还有那沉默的西温泉,静静地躺在地底下,等待着重见天日、洗涤世人的时刻。
■ 文/卿德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