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信息网

搜索
查看 1868 回复 5

舞蹈钢琴绘画 早教该不该给孩子那么多包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3 16:50:22|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重庆铜梁县

1.jpg
一幼教机构,家长们带着孩子正在观看动画片。 新华社 图

重庆商报讯(记者 秦健)舞蹈、钢琴、绘画、书法……在孩子懵懂之时,已背负起父母最殷切的期盼。父母们倾其所有,要让孩子以高智商赢在“起跑线”上,让孩子们过早背负了太多“包袱”。教育部日前公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要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目前,幼儿教育究竟是怎样的?为何家长更多注重孩子智商的培养?如何改变这种认识误区?近日,记者走访我市多家幼儿园及育儿家庭,希望能为解决过度重视幼儿智商教育、轻视或忽视情商教育找到一些办法。

上小学不到两个月,6岁的洋洋(化名)就会做200以内的加减法。这让教数学的李老师很吃惊:因为他们刚教完5以内加减法。

6岁会做200内加减法

洋洋家住渝北区大竹林,这学期上小学一年级。

洋洋的父亲潘先生说,儿子不到两岁就开始识图,家人就有意识地教他认识和写数字,5岁左右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了,读了一年学前班后,他就掌握了200以内的加减法。

“比他‘厉害’的孩子还很多。”潘先生感叹,他几个好朋友的孩子,年龄跟洋洋差不多,学跳舞、少儿英语、小提琴,个个都有模有样,学小提琴的孩子还开过一场小型演奏会。
       少了稚气普遍较成熟

正如潘先生所言,孩子流利的背诗、熟练的认字、展示一段才艺,不少学龄前儿童几乎都有了“一技之长”。

日前,记者对渝北区长安锦绣实验小学和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的调查结果显示,两个班71名一年级新生中,有67名学生都在上幼儿园期间参加了特长培训。

“画画、跳舞、唱歌、钢琴、葫芦丝。”小倩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五项特长,当记者询问其它小朋友时,小倩还继续补充:“阿姨,我还会主持。”

每周末,南岸区的刘玲都要带5岁的女儿到市少年宫学跳舞。“现在的小孩,少了稚气,普遍比较成熟。”刘玲说,这是近三年来接触到的孩子给她最深刻的感受。

刘玲告诉记者,女儿性格有点内向,最初想让她到培训班学语言,但经过一堂课的观察后,她放弃了这个想法。刘玲感叹:“那些孩子故事讲得很好,但我总觉得那些语言、表情,不该是一个几岁的孩子应该表现出来的,太成人化了。”

独立能力差不善交流

上学时,各小学门口都是家长嘱咐孩子的场面;放学时,家长们又早早从四面八方赶来。懵懂的孩子已有了“一技之长”,理应感到高兴,但他们的生活自理、交往等能力却让人担忧。

家住大渡口区松青路的小宸(化名)4岁,绘画很不错。不过,他有个习惯让妈妈袁女士很担心。“不管是在街上遇到熟人还是老师、同学,他从来不跟人打招呼,别人叫他也不理。”袁女士说,虽然经常给他讲道理,但他仍没有改变,总是很自我。

“孩子们普遍交往能力比较差。”大渡口区实验幼儿园副园长周昌碧说,多数家长只想让孩子有一种甚至几种特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爱好和需求,过早地让孩子背负了太多“包袱”。“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宠惯了,很自我、独立性很差、不懂与人分享、不知道关心别人。”南岸区渝能国际红黄蓝幼儿园园长胡敏说。

以孩子的独立能力为例,记者在大渡口区实验幼儿园、南岸区渝能国际红黄蓝幼儿园、渝北区天一奇特乐幼儿园、江北区三之三幼儿园、江北区开心宝贝幼儿园等幼儿园,随机询问了20名家长,只有3名家长表示孩子可独自在家。其余家长均表示孩子独立能力还没达到,要完全放心地让孩子独自在家、独自上学,要等到上初中。

“孩子还小,我怕她走错路。”家住新牌坊的杨先生说。“现在,孩子都是家里的独苗,我怎么放心让他自己回家。”家长徐女士表示。

原因

认识误区:成绩好就是竞争力

为何孩子们能识字、背诗、做算术,却不会自己穿衣服、不善与人交流?

“当今的社会,只有成绩好,最有说服力!”渝北区黄泥磅的丁昊文认为,孩子将来上小学、初高中,乃至上大学,关键还是要看成绩,如果不从小打好基础,就会在同龄人面前失去“竞争力”。

像丁昊文一样望子成龙的家长不少。家长艾女士坦言,她最关心儿子的健康和学习,每天接儿子最常问的是:今天老师教了什么。

有一件事让南岸区渝能国际红黄蓝幼儿园园长胡敏印象深刻。她说,幼儿园开园的第一学期,中班26个孩子都是从其它幼儿园小班转学来的。刚开学,竟有一半家长给幼儿园提出,要教孩子读拼音、识字等。虽然幼儿园反复跟家长们沟通,但最后仍有两名家长选择了退学。胡敏感叹:“很多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在幼儿园是否能学到知识,是否有兴趣特长,家长给了孩子太多的‘包袱’。”

“家长选择幼儿园,最关心的是可教孩子哪些方面的知识。”一民办幼儿园负责人无奈地说,跟公办园相比民办园没优势,为了招生,他们在教授知识上花的力气会更多。江北大石坝一位不愿具名的幼儿园园长说,如果不教幼儿识字、算术,家长不愿把孩子送来,生源就会减少,幼儿园只能“投其所好”。“有段时间我们完全停了这些课,还被家长投诉了!”
       言行误导:标准不同5+2等于零

其实,在培养孩子“情商”方面,也有幼儿园努力在做。

比如,大渡口区实验幼儿园用视频播放爸爸妈妈的工作场景,让孩子们了解父母的工作,从而体谅父母。红黄蓝幼儿园每月举办一次“同月生日会”,鼓励孩子们自己做礼物送给过生日的同学。

为何这种努力最终的成效并不显著?

“孩子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可能是家长不经意教出来的。”大渡口区实验幼儿园副园长周昌碧举例说,比如孩子在幼儿园受伤了,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教孩子“打回来”,而不是教孩子与同学相处的方法。周昌碧说:“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家长所做的和幼儿园所教的是两个不同的标准,孩子在情商方面的发展会很慢。”

“孩子们一周在幼儿园里5天所学到的东西,过了周末2天就不见了。”胡敏说,每周一,幼儿园里哭闹的孩子最多,自己吃饭等也不如平常好。我们总期望对孩子的教育要5+2大于7,然而现实中往往是5+2等于零。

建议

让孩子尽情玩也是学习的过程

“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南岸区渝能国际红黄蓝幼儿园园长胡敏说,孩子能力、习惯、性格的养成需要持之以恒,比教知识难得多。“比如一首儿歌,老师可能一节课就教会了,但是让孩子养成主动进教室的习惯,则需要一个过程。”

幼教专家、市教科院副院长王纬虹表示,教育部出台的《指南》给幼儿教育指明了一个方向,但并非一定要按这个标准来。“达不到标准的孩子,并不是就有问题。”他说,比如“3岁孩子不跟陌生人走”,是让孩子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习惯。

“一些家长、幼儿园过分重视、强调学习知识,过分强调智力的发展,对于基本的生活能力、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情绪情感,却不够重视!”王纬虹建议,家长应尽量少给孩子“包袱”,把独立成长机会还给孩子。幼儿园应结合设定的标准,与家长共同参与。特别是对学龄前儿童,家长言传身教的影响很大,家长应在各方面尽量做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小时候情商缺失,可能造成孩子长大后难被社会接受。”知名社会学家谭刚强表示,要让孩子学会处理一些事情,而不是父母代办、包办,给他们太多“包袱”。

昨日,来渝参加“小老师摇篮行动”的香港环球幼儿教育基金有限公司幼儿教育顾问严吴婵霞认为,3~6岁的孩子,就是要让他们尽情地玩,玩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会玩的孩子,往往有他们独特的思考空间,家长可以关注孩子如何玩,从中发现其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效果会更好。

他山之石

■德国幼儿园

注重生活教育,3年时间,孩子们不但会去参观警察局、邮局、消防局,还会学习去超市买东西,种植花草,自己修理玩具,自己搭配衣服等。

■美国幼儿园

教会孩子用小石头、小纸片、小木棍等具体的物体,表达抽象的数学概念;区别不同职业的人大致做什么事,譬如医生、教师、邮递员、警察、消防人员等;了解生物生命的演变过程,包括人的生、老、病、死,毛毛虫变蝴蝶等。


发表于 2013-11-29 08:47:24|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来自 Invalid
看起来不错
发表于 2013-11-30 20:42:04|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来自 Invalid
发表于 2013-12-4 00:04:37|来自: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来自 Invalid
确实不错,顶先
发表于 2014-1-10 09:26:51|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来自 Invalid
鄙视楼下的顶帖没我快,哈哈
发表于 2014-1-15 05:11:34|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来自 Invalid
一直在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