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8-20 12:42:14|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重庆
白酒暴利是个真命题,源于白酒在制造过程中的偷工减料。
偷工减料,实际上也是当今时代快消品功成名就的不二法宝,不管是作为快消平的牛奶、还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注水猪肉,都是偷工减料的结果。因此不论是暴利的资本市场还是广告世行,我们看的最多的,都是快消品行业。当然白酒也是其中的重灾区之一。
白酒偷工减料最普遍的做法就是制造酒精酒,即直接用食用酒精+水+香料的方式勾兑成酒精饮料——所谓的新技术白酒上市销售。这个新技术的名词是某些自称所谓“专家”的人提出来的,但是这所谓的“新,并非技术创新,而是概念创新。而支撑这个新技术的理论基础,则是食用酒精这种东西是从粮食里面提炼出来的,因此,酒精+水+香料所产出的白酒产品,也应该属于纯粮酿造的范畴。
众所周知,传统的白酒都是纯粮酿造,并且在工艺上非常讲究,比如拿茅台酒来说,其工艺上就需要九次蒸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而其在酿造的时间上,每年只能生产一季(与春夏秋冬节律相吻合);每年烤出的七个轮次的酒要封盖存放三年以上才能勾兑,又达一年以上才能装瓶出厂。其中加投料发酵烤酒的时间,酒龄至少都在五年以上。如果再加上勾兑用的数十年老酒而平均折算,茅台酒的酒龄还要适度增加。而酒精勾兑的白酒少则几天、一两个月,最长的也不过一年即可出厂。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香料香精等添加剂,一般来说,传统的白酒产品在酿造过程中是不添加任何添加、调味剂的,这也是保证传统白酒产品口感纯正、自然融合、品质健康的基础。也是“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这句口头禅的本质来源。
不必说原料是否纯粮,也不必说工艺技术是否精湛,仅仅是酿造纯粮白酒所花费的时间,差别就已经非常巨大。而时间就是金钱,金钱就是利润,时间缩短了好几甚至好几十倍,利润自然就得到了相应的增加。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暴利,白酒企业那里来那么多广告费的投入。
记得以前有个叫秦池的白酒品牌,当上了央视广告的标王,但是后来因为被媒体曝光其白酒产品是酒精直接勾兑的以后,轰然倒下了。许多年以后的今天,央视的标王虽然没有出现在白酒行业,但是如果从央视广告招标的最终结果来看,白酒行业所占比例高达17%以上,而诸如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劲酒、郎酒等白酒大厂的广告费用都在4个亿以上,这还仅仅是央视广告招标的结果,如果加上其他媒体的投入,区域广告的投入,这个数字肯定会翻翻。这些白酒厂商何以有如此多的广告支出,唯一的答案就是暴利,非常暴利。
当然,很多人说,暴利仅仅是那些垄断性的企业所特有的,比如像中移动、中石油等,因为只有两三家,所以消费者的选择余地不大,而白酒行业的商家成千上万,就算是像茅台、五粮液这样的大厂,也无法实现垄断,当然也就无法实现暴利,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垄断可以造就暴利,但暴利并不一定就需要垄断,就如同三聚氰胺牛奶一样,虽然没有垄断,但是将成本缩减到了一种非常的极致,也是一种暴利,而今天的白酒行业,走得也是这种方法。所以,白酒暴利,是绝对的真命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