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信息网

搜索
查看 4065 回复 2

铜梁曾专为《新华日报》供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6 16:27:07|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重庆铜梁县
——2010年铜梁日报登载
——铜梁县党史县志办公室供稿


抄录者说明
中共地下党老党员、离休干部胡尚伦在《中共铜梁县党的组织及活动》一文中写道:“1939年,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共党报《新华日报》实施限制封锁。中共铜梁县委根据上级指示,于2月初,由中共铜梁县东区区委在旧县开办伦昌纸厂。厂长胡翰墨,经理胡尚伦,工作人员有胡介眉、李星北。专门生产新华日报用纸,支持新华日报正常运行。”;在《中共铜梁县东区地下党简史》一文中写道:“19392月,按照中共铜梁县委指示,我们东区区委创办了“伦昌造纸厂”。我任经理,胡翰墨任厂长,胡介眉、李星北负责造纸生产工作。生产的所有纸张专门供给中共党报《新华日报》,以克服国民党反动派对《新华日报》用纸的封锁。从而,确保了当时《新华日报》的正常运转。”

下面是正文

72年前的12月,铜梁地下党正紧张筹建一个纸厂,专门为《新华日报》生产纸张。
193810月,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分裂活动在一次抬头。由武汉迁到重庆的《新华日报》受到压制,甚至严禁造纸厂和纸商售纸给“新华日报”。为了打破国民党对《新华日报》的封锁,中共南方局针锋相对,指令各地党组织开办纸厂生产《新华日报》用纸。
193812月,中共铜梁县委决定筹建一个纸厂,专门生产《新华日报》用纸。为争取时间,东区区委安排李湘石先与蒲吕七村的何本珍洽谈,拟收购他的纸厂进行生产,但未成功。后经区委成员胡尚伦、胡翰墨、徐一鸣、李湘石研究,决定用胡翰墨原在旧县与岚槽之间的旧纸厂厂址和厂房兴办纸厂。随即由胡翰墨、胡尚伦、邹利民(抄录者注:实为邹润民)(时任旧县镇镇长)等出面,邀集陈梓南(国民党区分部书记)、彭自模(四川军阀的军需官)、李湘石、杨盛清(抄录者注:胡尚伦之妻)、何勤民等召开筹备会,定名为“伦昌纸厂”。
为了让纸厂既有上层人物作掩护,销路又为党组织所掌握,中共党组织决定由区委委员胡尚伦任经理、胡翰墨为厂长,资金由党内外人士公开集资招股,每股为大洋100元,如流动资金不足,由徐一鸣负责向银行或私人借贷。当时入股的除党内人士杨德培、胡尚伦、胡翰墨、徐一鸣、李湘石等外,党外人士有彭自模、陈梓南、汤哲民(时任凉水乡乡长)、郭开文、李光瑜、邹润民、杨盛清、何勤民等10人。纸厂于19392月正式投入生产。全厂设两架槽,由李星北、胡介眉(共产党员)舀纸,胡炳然、张银成晒纸,胡丙清、严树云碾纸浆,胡尚伦负责烧窑。每日可产纸4令(每令500张),每月产纸80100令。所有纸张均派专人运到重庆化龙桥交《新华日报》社。
为了保证纸厂和纸张运送的安全,根据上级指示,纸厂不与地方党组织发生横向联系,直接由徐一鸣与新华日报社业务部主任张守如衔接。每次运纸也由经办人胡翰墨带上由旧县镇公所签发的售纸证明,将纸运往重庆化龙桥新华日报社。当时国民党对纸张的封锁很严,运纸的人必须随时提高警惕。一次,胡翰墨运纸由合川去北碚住宿就受到峡防局的检查,由于胡机智应对,未发生意外。但第二天晚上,在胡与新华日报交接以后,却在化龙桥旅站遭到国民党宪特的盘查。宪特问:“你们的纸卖到哪家报社?”胡回答说:“我反正是运纸来出售的,那个出得起价钱,我就买个哪个。”宪特说:“你的纸不能卖给新华日报。”胡问:“为什么呢?”宪特喝斥道:“新华日报是共产党办的报纸,你不知道吗?谁卖谁就违法,要受到军阀严处。”其实,胡对特务的盘查早有准备,他每次运纸都是船不到口岸就卸纸,巧妙地躲过特务的拦截追查,安全地运达目的地。
伦昌纸厂从19392月至194010月,共为新华日报生产了报章用纸2000余令。

发表于 2013-11-29 19:01:05|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来自 Invalid
为毛老子总也抢不到沙发?!!
发表于 2013-12-4 11:34:36|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来自 Invalid
在撸一遍。。。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