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融墨,艺韵留香。2月20日,铜梁书画界迎来盛事,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卢德龙书法·国画作品展在中国文促会万蚨祥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集中展出卢德龙近20年来创作的150件书画艺术精品,展现了艺术家深厚的传统艺术功底与创新探索。
本次展览主办单位为重庆市政协书画院、重庆书画研究会;承办单位为中国文促会万蚨祥美术馆。这也是重庆当代知名画家在铜梁举办的首个艺术精品展。
今年60岁的卢德龙是书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自幼痴迷笔墨,于碑帖中寻得艺术真谛。坚持“以碑立骨 以帖养气”创作理念,书法作品既具传统碑学的雄强风骨,又兼具文人书卷的清雅气息。
“这次展出的作品是我近20年来创作的150件书画作品,参加过全国和多个省市的书画展览。书法作品有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美术作品有写意、工笔、山水。”卢德龙表示,自己和铜梁非常有缘,20多岁的时候,书画作品就被铜梁区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收藏。铜梁文化底蕴深厚,铜梁文艺界的书画水平很高,有很多优秀的书画名家。这次在铜梁展出作品,希望得到他们的指导,和他们一起交流。
卢德龙先生的书法艺术最令人称道的特点就是极具“辨识度”,如深谷幽兰,自成一格。他的笔法,既有《石门颂》的“野鹤闲云”之态,又有《张猛龙碑》的“剑戟森严”之势。其章法,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看似随意挥酒,实则匠心独运。
卢德龙表示:“书法非技,乃心迹也。”作品中的每一笔、每一画,皆是心性的流淌,是数十年如一日对传统的叩问与对话。
中国画讲究“书画同源”,卢德龙深谙此道。他的书法,以绘画的构图意识打破碑帖的程式化,他的绘画,以书法的线条语言重构物象的形神关系,真正实现“书中有画、画中有书”。这种双向互渗的艺术创造,既是对赵之谦、吴昌硕等金石画派先贤的致敬,更是对传统书画本质精神的当代诠释。
卢德龙的画作题材多取民间喜闻乐见之物,如柿子、葫芦、荷花、游鱼,却能在平凡中见奇崛、在通俗中显高格。
其作品《事事如意》,红柿累累、枝叶扶疏,以篆籀笔法勾勒枝干、以行草意趣点染果实,墨色浓淡相宜、构图虚实相生,既有吴昌硕“金石气”的浑厚,又有齐白石“蔬笋气”的鲜活。这些作品既能让专业者叹服其笔墨功力,也能让寻常百姓感受到生活的诗意。
卢德龙早年以隶草兼容的书法风格崭露头角,30余年来坚持凌晨临帖,遍访名师,师从启功、沈鹏等大家,并赴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深造,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他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致力于书画教育,培养了大批青年书法家,被誉为“重庆少儿书法引领者”。其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北京大学、日本美术馆等国内外机构收藏,并在黄山、峨眉山等百余处名胜题刻,彰显文化影响力。
观展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铜梁本土知名书法大家柏毅指出,卢德龙的作品既有古韵原液,又焕发时代活力,尤其注重内容与形式的高雅统一。“给人感觉与众不同,有很高的辨识度。特别是由隶篆入手,参杂行书、草书,就有更高的立意,值得广大书法工作者借鉴。”普通观众则对其“接地气”的题材与雅俗共赏的风格赞誉有加。如寿桃、蜜桃等题材作品,既贴近生活,又充满文人画的意趣。
“建美术馆的初衷是促进高规格的艺术交流。璧铜线开通以后,从中心城区到铜梁来看展的人多了。卢德龙书画展在这里展出以后,给铜梁的文艺爱好者、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机会。”中国文促会万蚨祥美术馆艺术总监王东升表示,后面计划还要做文化艺术空间。这次展览是对未来良好发展的铺垫。接下来,会把更高端的艺术引进来,为切磋交流搭建平台。
展览将持续至3月20日。艺术爱好者可前往万蚨祥美术馆免费参观,近距离感受这位“中国百杰书画家”的艺术魅力。
来源:铜梁区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