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信息网

搜索
查看 226 回复 0

重庆铜梁区:“小艾草”变成致富“大产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4 15:19:41|来自:重庆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重庆
“今年鲜艾挂件销量比去年有大幅增长,大概有14万株。”近日,在铜梁区少云镇石庙村的重庆真艾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真艾农业”)的创始人陈平脸上满是笑容。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陈平打造的真艾农业打响了“原乡小艾”品牌,不仅带动川渝两地艾草种植,开发的30多款艾草衍生产品还远销国内外,把不起眼的小小艾草做成致富“大产业”。

图为陈平向游客介绍艾草产品。铜梁区委宣传部供图

  返乡创业种艾草
  “我选择种植艾草绝不是一时冲动,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充分调研的,光是考察产业都跑了30多万公里。”陈平称,已经当了多年室内设计师,开始考虑自主创业。
  通过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探访,陈平多次前往河南、湖北、江浙等地考察后,他回到老家开始试种艾草。
  2014年底,他把自己和邻居家的7亩闲置地开垦出来试种,并获得成功。第二年的30多亩收成也不错,第三年就扩大到200亩——随后,陈平打算在少云全镇推广规模化艾草种植。
  “艾草全草都可以入药,经济价值很高,市场供不应求。而且艾草对土壤要求不高,农家院边、田间地头随处可种,管理粗放不需要投入太多劳动力。”2017年,陈平正式成立公司,并向少云镇政府递交了一份艾草种植规划书,由他向村民提供艾草种苗和种植技术,形成规模化种植,并保证按市场价保底收购成熟艾草。
  经过实地调查取样、召开院坝会,镇里当年与陈平签订艾草种植合作协议,在石庙村、海棠村等6个村社的1300余亩坡地种植艾草。
  养生产品远销国内外
  然而,对陈平来说,种植收购艾草只是第一步,他的目标是生产与艾草相关的养生产品。2018年起,陈平在少云镇建立起生产车间,准备发展艾草加工产业。
  最开始没有设备、没有技术,第一款产品就是最简单的足浴包。但是量大价优的养生足浴包一投入市场就受到欢迎,这给了陈平很大信心,艾条、艾草枕头等产品也相继推出。
  看着艾草不但能直接卖钱,还能加工成产品进商店,以前持怀疑态度的村民争着到家门口的车间打工增加收入。车间每年可带动1000余户超3000人就业,促进群众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少云镇向阳村村民冷静,以前是在家里煮饭做家务的留守妇女,现在已经成为制艾车间的主力;塔坡村村民何定碧之前没当过工人,一开始她只是在基地捆绑鲜艾挂株,到现在也成了制作艾灸产品的能手。陈平的艾草之路也赶上了乡村振兴的春风。
  随着艾草种植面积的扩大,该公司从最初的1个车间扩大到3个,逐渐形成集艾草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年加工艾草8000吨,高峰期务工人员能达到几百人。产品也从最初的足浴包和艾条,增加到艾灸、艾香、艾草精油等30多款艾草深加工养生产品,仅艾草相关专利就达到13件。除了国内市场,部分产品还卖到了欧美、日韩和东南亚等地。
  “不断延长产业链,从单纯的卖产品扩展到各种运用场景,有助于市场推广,有利于产品增值,解决更多人就业问题。”对艾草产业下一步的发展,陈平有自己的思考。
  年轻群体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和热情也让陈平对艾草产业的未来充满希望。下一步,他打算继续通过发展区域合作伙伴、普及艾灸文化、培养艾灸师等方式,发掘川渝两地的艾灸从业者,让更多人爱上艾草,更好地传承发扬传统艾文化。
  近年来,铜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将艾草这一资源优势转变为特色产业,“原乡小艾”艾草品牌应势推出。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铜梁已在维新、安居、太平等镇街发展3000多亩艾草基地。(完)

来源:中新网重庆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