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信息网

搜索
查看 1275 回复 5

老人帮子女带孩子 “带孙费”该不该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30 15:33:41|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重庆铜梁县

最近,市民刘女士有些困惑:“休完产假要开始上班,不得已请了公婆来帮忙带孩子,但又不知道该不该给他们生活费。按道理说,请保姆得花钱,但是请家里的公婆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毕竟孩子是他们的孙子。”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现在很多职场妈妈都会遇到类似的烦恼,不少新妈妈生了孩子之后回归职场,还得请家里的老人帮忙带小孩。老人带孙要不要给工资?

支持方:老人没有义务带孙儿,应该给报酬

记者在城区雪庵公园随机采访了多位带孙子玩耍的老人,10人中有6人表示:老人没有义务带孙儿,子女应该适当给点报酬。

今年七十多岁的王爷爷曾经帮着两个儿子带孙子孙女,在他看来,照看孙子孙女并不是爷爷奶奶的义务。“哪个父母想赚子女的钱?因为没安全感,所以才要收钱。儿女做得好,父母就不会惦记着存钱。”王爷爷说,他每次带孙时都会要求子女给自己“发工资”,拿到手后他自己几乎没有用,而是给悄悄存起来了,等以后孙子孙女需要的时候再给他们。

对于“带孙费”,在城区一家银行工作的罗先生指出,如果让老人照看孩子,付给老人一定的费用理所应当,因为毕竟带孙子不是老人的义务。对于有的老人主动索要“带孙费”的事,他对此表示理解并支持。

反对方:明算账伤感情

李先生在城区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女儿还不到一岁,平常由奶奶照看。当听说“带孙费”时,李先生感到不解,觉得难以接受。“爷爷奶奶带孙是中国传统,一家人明算账太伤感情了。我每个月都会把生活费交给父母,让老人家自行安排,随用随取。”李先生说。

家住城区世纪阳光小区的刘婆婆说,她和老伴一直在帮忙给儿子带孩子,读书后也是由他们接送。“我不需要儿子媳妇给我工钱,我和老伴都有退休工资,只要小的过得好,我们老的也就放心了。”刘婆婆说,一家人和和气气地在一起生活最重要,钱呀这些都是身外之物,老的先做好榜样,小的自然会懂得感恩。

在记者随机调查中,持李先生、刘婆婆这种想法的市民并不在少数。他们普遍认为,老人替子女照看孩子,一方面减轻了儿女的负担;另一方面,老人从中也享受到了天伦之乐。子女应该体恤父母的辛苦,适当表示关心。然而一旦用金钱来衡量这种亲情付出时,这种血浓于水的感情将会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变质。

律师:祖辈带孙同“请保姆”

相关法律人士表示,祖辈带孙子可以看作劳务合同关系,像“请保姆”一样,可取得劳动报酬。但考虑到家庭伦理,用法律探讨则有点矫枉过正。

这位法律人士说,从法律上讲,抚养子女是父母的法定义务,但照顾孙子,就不是父母的义务了。中国国情特殊,年轻人生完小孩后,没有足够长的产假把孩子带到上幼儿园,必须请人照看。这种情况下,选择双方父母来帮忙带孩子是很多年轻人“无奈的”选择。而大多数老年人是愿意帮助子女,照看第三代的。如果要有一个好的家庭关系,老人帮忙照看孙子、外孙,就不应将金钱作为带孙的交易条件,而将亲情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但另一方面,无论父母带不带孙子,子女都应该给父母赡养费。

排“值班表”化解两家带孙矛盾

“上班快一个月了,我和老公每天回到家都会感到头大,整天不是这个告状就是那个诉苦,一天‘官司’都断不清。”市民小王幽默地说,不少年轻妈妈都为没人带孩子发愁,她却为两家老人抢着带孙子发愁。

小王说,他们夫妻都是独生子女,她的爸妈是铜梁人,而公婆老家在浙江。她父母认为,自家就一个女儿,又在铜梁生活,帮忙带外孙最合适。而公婆的意思则是自己的孙子自己带,公公一定要婆婆来铜梁“占领阵地”。

“刚开始,婆婆和我妈一起带,双方经常告状,婆婆嫌我妈给孩子吃少了,我妈又觉得婆婆给宝宝穿得太厚捂着了……我跟老公就只好一天到晚当和事佬。”为化解矛盾,小王和老公商量来商量去,决定两边轮流带。爷爷奶奶来铜梁带半年,外公外婆带半年,这样老人们也可以得到休息。这个“家庭风波”就这么圆满化解了。

双方父母带孙各有“分工”

“好可爱呀!”在清水湾小区的院坝里,一辆双胞胎婴儿推车里,两个一模一样的小家伙在周围邻居的逗弄下咯咯直笑,记者也忍不住上前逗弄一番。“七个多月了,发育得特别好,放在地上到处爬。”一旁的外婆秦阿姨满脸灿烂地讲述起一对小外孙的趣事。

秦阿姨的女儿女婿属于晚婚晚育型。自从女儿怀孕,退休在家的秦阿姨就义不容辞地从老家来到铜梁,照顾女儿的饮食起居。等到双胞胎孩子出生后,秦阿姨就更走不开了。现在,女儿女婿均已回单位上班。为了减轻秦阿姨的负担,孩子的爷爷奶奶也一起前来帮忙照顾。

“孩子的爷爷奶奶都是退休教师,和女儿住在同一个小区。两人身体不怎么好,可我一个人又忙不过来。所以,平时爷爷奶奶白天过来帮忙照顾孩子,我就做些家务。晚上爷爷奶奶就回家休息,孩子的爸妈就接手照顾。毕竟上岁数了,我们三个老人每天还是累得够呛的。”不过,秦阿姨随即笑着说,“为了孩子,辛苦点也没关系。”

“两个孩子开销很大,现在孩子的爷爷奶奶出奶粉钱,我就买尿不湿等生活用品。孩子爸妈每月还会给我们一些零用钱,但我们都用在了孩子身上。”陈阿姨说,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孩子开销大,作为父母,有能力就多支持一点。

不说工资谈孝心

刘女士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丈夫在重庆主城一家企业上班,儿子熊熊今年10岁,从出生以来一直都是熊熊奶奶帮忙照顾。

刘女士老家在成都,和丈夫曹先生结婚后便定居到了铜梁,考上了一所农村小学。婚后第二年,便迎来了儿子熊熊。刘女士告诉记者,他们之前曾多次劝婆婆搬到城里一起来住,均被婆婆拒绝了。自从熊熊出生后,婆婆便主动从农村来照顾孙孙。

刘女士说,最初,她没有多想,觉得老人照顾孙子是应该的,就没有给婆婆“辛苦费”。后来,跟同事聊天时得知,同事家中的老人带孙都会相应给一些“辛苦费”,刘女士才意识到自己从来没有给过婆婆“辛苦费”。

“我老公周一到周五都在重庆,周末才回来,我平时也是早出晚归,熊熊的吃喝拉撒全是婆婆一个人照顾,的确很辛苦。所以,我和丈夫都认为每个月拿些钱孝敬婆婆是应该的,但又不能说是工资,因为一家人谈钱有些伤感情。”刘女士说,他们每个月会给婆婆2000元,婆婆对此也挺高兴的。不过,她经常都把钱用在孩子身上了,比如买些玩具、衣服什么的。

奶奶带孙索要工资 儿媳气愤请外婆来照顾

事业心很强的杨女士生完孩子后便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带孩子的重任便交到了孩子奶奶的身上。然而没过多久,奶奶就提出要杨女士每月支付2000元的“带孙费”。

杨女士和丈夫是大学同学,从恋爱到结婚,两人感情都非常好。去年10月,杨女士顺利生下女儿豆豆。由于每月要支付4000元左右的房贷和车贷,还要应付豆豆的日常开销,因此杨女士在坐完月子后便回到公司上班,带孩子的重任便不得不落到了孩子的爷爷奶奶的身上。

杨女士告诉记者,她的老家在湖南,父母都在外打工,而爷爷奶奶均已退休,时间比较充裕。因此,将孩子托付给奶奶后,杨女士也没有考虑太多,便回公司上班了。刚开始时,孩子奶奶也没有说什么,还让杨女士安心工作。然而,今年春节后,奶奶却提出要杨女士每月支付2000元的“带孙费”。

“妈妈带娃儿确实很辛苦,她要工资也不为过。但我们现在经济这么紧张,爸妈又有经济能力,为什么不可以帮我们一下?”杨女士说,有了女儿后,家庭开支猛增,工作又不太顺利。在最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候,婆婆提出要照顾孙子辛苦费的事情,让她难以接受。

关于“带孙费”的问题,杨女士和丈夫争论了很久,丈夫同意掏钱,杨女士却认为不合理,小两口开始“冷战”。最后,生气的杨女士把远在湖南老家的父母请过来带孩子,从此也拒绝奶奶探视孙子。

“熊孩子”是谁之错

今年10岁的小博是个不折不扣的“熊孩子”,在学校调皮捣蛋,总爱争强好胜,在家里经常与爷爷奶奶作对。小博的妈妈对此很懊恼,认为造成小博今天的情况都是小时候爷爷奶奶溺爱的结果。

据小博妈妈介绍,她和丈夫都是外出务工人员。10年前,小博出生时,夫妻俩在广东进厂,那时两人的工资都不高,每个月收入总共不到2500元。小博从一岁开始就交由爷爷奶奶照顾,但由于是一个男孩子,受到了爷爷奶奶的溺爱。虽然当时家庭经济不是很好,但每逢赶场天,爷爷奶奶都会从街上带回大包小包的零食供小博“享用”。只要小博提出的要求,老两口都会千方百计地满足,但却忽视了对小博的行为习惯教育。“老人家都认为孩子小,长大了就会懂事的。”小博妈妈说,从小博懂事起,爷爷奶奶对他听之任之,犯了错误都是轻言细语地说一番,甚至有些时候还主动包庇维护他。久而久之,小博就养成了任性、蛮横的坏毛病。

为了完成从“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转变,夫妻俩省吃俭用,终于挣足了买房的首付款,按揭在城里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随着家庭经济的好转,小博爷爷奶奶对小博的溺爱更加明显。但这也造成了小博对爷爷奶奶的话爱理不理,经常跟老人作对。有一次,小博在家里看了大半天的电视,爷爷几次劝阻都没有效果,无奈之下,老人只好将电视机关了。这一下把小博惹急了,不依不饶地闹了爷爷两个小时。后来偷偷地溜了出去,吓得两个老人很久才把他找回来。此后,爷爷奶奶坚决要求儿子儿媳回家照顾管理孩子。

造成小博“熊孩子”的现状,究竟是谁之错呢?铜梁一中心理学教师朱燕认为,隔代教育是当下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忙于工作,几乎无暇顾及小孩。于是,抚养孩子的重担就不可避免地落在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肩上。虽然减轻了年轻人的负担,但也造成了不少弊端,比如老年人会过分溺爱孙子,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的限制,老人们对子女可能没有很好地照顾,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的身上而对孩子疼爱有加、过分关注,以至于事事代劳,处处迁就,造成孩子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等问题。

朱燕说,孩子几岁的时候,父母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对孩子来说,父母是他最重要的亲人和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在身边,他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在内心深处留下阴影。朱燕建议年轻的父母不管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多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才有利于孩子的正常发展。

“带孙费”背后是儿女关心老人不够

文/朱学玲

在网络上一搜,多家媒体最近都相继报道了不同地方发生的老人带孙向子女索要“带孙费”的新闻。“带孙费”这一词也在社会上起了不小的波澜,争论的双方各执一词,针锋相对。其实,笔者认为,在老人索要“带孙费”的背后是儿女对老人的关心不够。

“带孙费”之所以引起热议,是因为这一现象与我们的传统观念不符。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中,老人替子女带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儿,老人向子女谈钱,岂不伤感情?这也是现在大多数人的想法。但是从法律来说,父母健在,老人是没有“带孙子辈”义务的。年轻的父母把自己抚养子女的义务强加给老人,把本来属于自己份内的工作,硬要放在老人身上,于情于理,显然都值得商榷。

其实对于老人们来说,索要“带孙费”是现实的无奈。因为带孙子需要花不少钱,老人们在自己无能力负担这笔费用的情况下,就只好向子女“伸手”了。另一方面,老人自己并不需要多大开支,他们提出“带孙费”并不突兀,并不是将亲情利益化,而是为了唤起儿女反哺老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子女,是没有任何理由抱怨和叫屈的,反而应该加倍关心、孝敬、回报老人,这才是最好的言传身教,对亲情最好的诠释。其实,子女交的这点“带孙费”与老人对孙子投入的精力和财物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电视剧《娘》中,有着这样一句台词:“当娘的,哪个不是为子女操一辈子心?”如果儿女能够从精神和物质给予老人回报,多体谅和理解他们带孙子的辛苦,想必就不会有老人主动向儿女索要“带孙费”的新闻发生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我们无法弥补的时候才想起还没来得及对父母好。



发表于 2015-3-30 15:34:02|来自: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来自 Invalid
鄙视楼下的顶帖没我快,哈哈
发表于 2015-3-31 11:42:06|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来自 Invalid
前排顶,很好!
发表于 2015-3-31 19:22:43|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来自 Invalid
不错 支持一个了
发表于 2015-4-1 00:14:40|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来自 Invalid
呵呵。。。
发表于 2015-4-1 01:14:41|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来自 Invalid
顶起顶起顶起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